如何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里提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组织与实施中,《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就说明了幼儿园应将家园共育视为自己的重要工作之一,也充分体现了家园共育在幼教工作的重要性。而要搞好家园共育,首要的是教师和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通过对《纲要》的学习和以往工作的经验,我把怎样与家长建立良好关系概括成十二个字:“一视同仁、区别对待、共同培育”。
所谓“一视同仁”即无论家长相貌、衣着或职业等如何不同,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家长,不分贵贱、不论亲疏。曾有这样一位家长,因为身体微有残疾,故每天接送孩子时总要避开教师和其它家长的视线,悄悄地把孩子推到教师手中或教室里转身就走。因而造成孩子的性格特别孤僻,不愿同小朋友或老师讲起爸爸、也不愿意同小朋友一起玩耍。但又经常调皮捣蛋,试图引起教师的注意,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特别留心观察、照顾,对于这样的家长,我采取特别尊重的态度,主动与其交流消除隔阂。经过多次交谈、家访,不断努力,终于得到家长的信任,也逐步使孩子恢复了自信,不再捣蛋,成为班上的乖孩子,教师的小帮手。可以说良好的合作关系,首先是建立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在孩子的问题上,一般来说,家长都很重视,也能积极主动与教师交流。但是,由于家长的性格以及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程度不同,于是教师在与家长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对待”,注意方式、方法。每次刚接到新班时,总会遇到一些“事儿多”的家长,特别是那些父母不在身边由祖父母抚养的孩子,对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很不放心,不是担心孩子冷了或热了,就是担心孩子是否吃饱睡好、是否被人欺侮等等。遇到这种家长,我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工作在前,对孩子照顾得更细心,对孩子每天的活动及表现,如吃饭、喝水、入厕、睡眠、游戏等都做好详细纪录,离园时告诉家长;例如:梁晓洛小朋友的奶奶来接她时总是要先带她去厕所,我们告诉她小朋友每天离园前都是解过便的,但她说:“梁晓洛胆子小,在家都要她把着才解便,因而在幼儿园里不敢上厕所,她就和小朋友去转一圈又跑出来了”。于是,我们每天都牵着她的手,扶着她去解便。二是,真诚交流,对家长诸多要求,不抱怨、不厌烦,尽量满足,甚至主动将家中电话号码告诉家长。例如,威天化的几个家长,入园时就先看幼儿午睡地方,为自己的孩子选一个好的床位,要求不在风扇下,不在门口,不在窗子下面等等,我们尽量的为他们安排,可过了几天家长又来要求调床位。说是有小朋友睡觉时蹬到了他的孩子,故我们又做了适当调整,并向家长交换意见,希望家长不要只想到自己的孩子,也要想想全班其它三十多个孩子,相信我们会照看好每一个孩子。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家长信任老师了,自然事就不多了。因此,与家长接触时要根据其性格特点区别对待,有的要直接了当开门见山,有的要温言细语娓娓道来,但无论怎样我都先充分肯定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不足,主动从自己方面找原因,使家长感到我态度的诚恳,确实为了孩子的问题在想办法、定措施。
所谓“共同培育”是指教师与家长通过言语交流、书面交流、家园共育、开展活动、家访等多种形式,形成一种互动关系,达到共同教育、共同培养孩子的目标。这就象马拉车一样,几匹马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就比一匹马跑得更快、更省力,效果就更明显。比如,在美工创意活动时,我们经常要求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到学校,但是有的家长对活动的目的不了解,不够重视,认为那仅仅是收集“垃圾”,因此投入热情不高;有的没有与孩子合作直接将材料收集交给教师;有的图个方便直接上商场花钱买;有的甚至不交。遇到这些情况时,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创意活动的目的、方法、作用等,通过日常交流,家园共育栏,出示黑板,召开家长会等形式,进行反复宣传,使家长认同,真正的接纳和支持老师。例如,我们开展创意游戏——理发店,孩子对理发店里有些什么人?工作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都不太清楚,因此我同班上一位开理发店的家长交流,得到她的支持,请她为小朋友讲一讲理发店该做什么?又请了几个小朋友到她开的理发店去参观,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对如何开设理发店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很快进入了角色,将游戏中的角色扮得有声有色。
以“一视同仁、区别对待、共同培育”十二字方针指导行动,我很快与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换来了家长对我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上一篇:家长在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模板
下一篇:家访案例:从不满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