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屈老师范文网 > 教育随笔 > 大班教育随笔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翻翻转猜猜看

幼儿大班教育随笔:翻翻转猜猜看

  作为大班入学准备的活动之一,我班幼儿走进小学参与了“图书交换活动”。在交换回来的图画书中一本《翻翻转猜猜看》引发他们的兴趣:“这本书真奇怪,正着看一个样,倒着看又变了。”“它的文字也是倒着的。”“转来转去真好玩。”……这本书几乎成了所有幼儿最喜爱的书,他们热衷于观察、猜想或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自发开始了自主阅读。我也开始了对他们阅读的观察。

  由自主阅读到集体分享阅读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有的注意图案的轮廓,但忽略细节;有的注意某些细节,但忽视轮廓。每个幼儿阅读、观察的方法、特点都不相同,理解也不相同。而且可以看出来,猜想认知画面对大班幼儿来说难度不大,他们的兴趣是享受阅读这本书的乐趣,是这本书带来的视觉新感受,是体验翻转的新奇和好玩。同时这本书也增加了同伴间交流、交往的机会,孩子们自主发起讨论甚至争执。基于此,我决定组织开展一次集体分享阅读,一方面给予幼儿表达交流的时间、空间;另一方面使幼儿的阅读能力在自己的发现、思考、提问和与他人的交流中深入,促进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当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我首先出示几张教师抓拍到的幼儿在区域中阅读《翻翻转猜猜看》的照片,以此激发幼儿表达自主阅读的感受和发现。

  师:我发现许多小朋友这几天都在看这本书,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你们是怎么看这本书的?

  幼1:这本书特别好玩,每一页都藏着两个小动物,正着看一个样,倒着看又变了。

  幼2:我发现这本书里的文字也是倒着的。

  幼3:我和彤彤一起看这本书,我们对着看,互相猜,特别有意思。

  幼4:我知道这本书叫《翻翻转猜猜看》,我第一次看这样的书,我很喜欢。

  幼5:我这样看是一艘轮船,翻过来看就成一个房子。

  幼6:我看有一页是帆船,可是倒过来我就不知道是什么了。

  幼7:我知道,那个倒过来是稻草人,也可能是衣架吧。

  ……

  其次,引导幼儿进一步自主阅读,将自己最喜欢的画面和没看懂的画面分别用书签(爱心卡和问题卡)记录下来,再交流。

  师:小朋友说了这么多你们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我都对这本有趣的翻转图书充满兴趣了,迫不及待地想和你们一起看一看。那一会儿就请你们自己再来看一看这本书,用你们自己设计的书签,把自己最喜欢、最有趣的画面(爱心卡)或者你没看懂的画面(问题卡)记录下来,我们再来分享吧。

  幼儿阅读时,教师进行观察指导,倾听个别幼儿讲述,进一步了解幼儿阅读的原有经验,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不懂的画面进行记录,与教师和同伴交流。

  交流分享时鼓励幼儿依据自己的记录,围绕重点画面(幼儿特别感兴趣或有意见矛盾的画面)进行细致观察和讨论,如衣服与树木的画面,帐篷与风筝的画面。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有谁和他的想法一样?你为什么有不同想法,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活动最后,教师鼓励幼儿继续在区域游戏中阅读翻转图书,进一步发现其中有趣的秘密。

  师:这本书真有趣,每个人看它的方法都不同,发现也不一样,老师会把《翻翻转猜猜看》1、2、3册图书都陆续投放到图书区,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到那里去阅读,发现更多有趣的秘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不会有这样“有趣的翻转”呢?请你们在生活中找一找,有什么物体也是正着看一个样,反着看又一个样?

  “翻翻转转真有趣”主题展示

  利用这本书的阅读,教师适时支持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尝试发现“有趣的翻转”,孩子们积极投入其中体验,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自主发现、表达着,主动到处寻找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正着看这样,反着看又是那样。户外活动时经常能看到幼儿蹲下身扭着头,努力发现户外器械反着看是什么样的。甚至有幼儿说:“兰老师,我要能倒立走就好了,可以看看反着都是什么样。”幼儿还从家里找来许多玩具、物品,和大家分享正、反不同角度的发现。

  为了进一步支持幼儿探索发现和表达,教师与幼儿在班级图书区中创设了“翻翻转转真有趣”主题展区,将《翻翻转猜猜看》系列图书及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的“生活中的翻转”展示于此,供幼儿间相互交流自己生活中的新发现。幼儿还可以与同伴在其他区域内,比如美工区、益智区制作“翻转玩具”,记录自己在生活中寻找到的“翻转”。如小塑料瓶,正着看像个葫芦,倒着看像个灯泡;或拼插出翻转玩具,正着看是汽车,倒着看是房子等。

  在活动中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幼儿都能够从正反角度去观察、思考,个别幼儿还能够从更多的角度观察,可以说幼儿对“翻转”的认知,增强了思维的广度,也为下一步创造“翻转”储备了表象。

  初试自制“翻转图书”

  随着班级中“翻翻转转真有趣”活动火热的开展,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制作翻转图书,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弟弟妹妹,让大家共同感受阅读翻转图书的乐趣。

  我首先肯定了幼儿尝试制作图书与同伴分享的愿望,然后与他们共同回顾图画书的基本组成结构,有封面、封底、环衬、目录、页码等;并引导幼儿对照《翻翻转猜猜看》发现异同,明确翻转图书画面特点,即画面内容是可以正、反两面观看的,且是一个图案。

  接着与幼儿一起商量制作的方法。通过与幼儿讨论,幼儿自愿结组(幼儿依据要送7个班,1班1本,自由结合分为7组),分组制定各组的步骤计划。各组结合对弟弟妹妹前期的调查了解,共同商讨图书内容及表现方式,以及纸张大小、分工等。

  制作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投入,用绘画的方式表现翻转画面,但是好景不长,有的幼儿发愁地问:“兰老师,我想画翻斗乐,倒过来是一把大伞,可是我不会画。”有的幼儿主动取来了翻转图书,模仿着书中的画面画了起来……显然,第一次的创作并不顺利,孩子们纷纷表示绘画设计翻转画面好难。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又进行了集体讨论。

  师:很多小朋友都认为绘画翻转图案很难,有人说不会画,有人说表现出来不是正反都能看的图案,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图书画面,表现出正反都能看的图案吗?

  幼1:可以照着图画书里的图案来画,还得有一点自己的创造。

  幼2:我可以把我和妈妈找到的那个瓶子,拍成照片放到书里。

  幼3:我可以把我的棒棒糖,用相机照个相片,粘到书里,让他们猜这是什么。

  幼4:我觉得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创造一个翻转的东西。

  幼5:用什么做呀?得是那种正着看一个样儿,倒过来看又变的。

  幼4:可以用盒子,还有纸、笔,还有胶条呀。

  师:可是我们要制作的是图书,你的DlY创造很棒,怎么表现在书上呢?

  幼4:也能拍下来用照片。

  幼6:或者画下来也行。

  师:小朋友们真棒,遇到困难没有退缩,而是动脑筋想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继续绘画翻转形象,也可以在生活中寻找现成的物品拍摄成照片表现翻转,还可以自己动手用生活中的材料组合创造一个翻转形象,并用照片或绘画的方式记录,做成我们的翻转图书。那请小朋友下一次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创造翻转形象,丰富图书内容吧。

  再试“翻转形象”创作

  基于上次的制作,经过充分商讨,我设计了此次学与教活动“丰富图书内容——创造翻转形象”,重点是鼓励、支持幼儿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翻转形象,丰富图书内容。目的则是通过制作与集体讨论感受换角度观察、想象、创造的乐趣,并愿意动手动脑想办法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在活动前期,师生共同收集了所需材料,幼儿选择了自己比较熟悉的常见材料,如盒子、纸片、塑料瓶、毛根、积木、糖纸等;基于对本班幼儿的原有经验分析,教师也有目的提供了便于取放、丰富结构化的材料,支持幼儿初次进行组合塑形,并提供了像胶泥这样便于连接的工具,避免因连接困难阻碍创造表现;还丰富了磁铁板及图形玩具,鼓励幼儿运用图形拼摆表现翻转,这样的设计减小了难度,便于创造、展示和交流,让幼儿获得成功,体验不断探究的乐趣。

  活动一开始,我首先挑选一个典型作品(区域游戏中某幼儿创作的“翻转玩具”),请作者与大家分享,以此引导幼儿多角度观察和发现,从而把握翻转形象特点,并激发幼儿探究和制作欲望。

  幼1:你们看我做的这个像什么?(正着方向拿)

  幼2:手电筒。

  幼3:火炬。

  幼1:那我这样拿着呢?(反方向拿)

  幼4:扫把。

  幼5:小花。

  幼1:我告诉你们吧,我做的是一个铃铛,反过来拿就是一个拖把。

  幼6:我怎么没看出来是拖把?

  幼1:你们看呀,正着的铃铛把儿就是反过来拖把的杆,铃铛头就是反过来拖把的拖布头,还能这样挤干水呢,这样看出来了吧?

  师:这个新创造和我们之前做的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教师适时用问题引导幼儿发现这个作品的典型特点)

  幼1:我们以前是找翻转,照下来;她是用很多材料自己创造的。

  幼2:我们找到的是现成的,她是用了胶粘上了材料,是自己做的。

  幼3:她做得很好,更好玩、更会创造。

  师:哦,材料和表现翻转的方法都不一样,那什么地方是相同的呢?

  幼4:都能翻转,正着看一个样儿,倒着看又一个样。

  师:我们用的材料和制作方式不一样,但是都能从不同角度看一样东西。

  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已经具有讨论及借鉴的能力,因此借助同伴资源引发讨论,使孩子们知道还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创造翻转形象,在动手操作前能够开动脑筋相互启发,起到支持者的作用,使孩子们总结出创造翻转形象的要点。

  接下来就是介绍材料,明确活动任务,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翻转形象。

  师:活动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了一些材料,比如生活中的废旧物、玩具、纸张、笔、图形等,小朋友们可以自由选择,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造翻转形象,丰富我们的图书内容,还可以根据你的需要寻找其他材料和伙伴一起创作。

  幼儿开始分组探索制作,教师观察每名幼儿选择表现的方式、表现翻转形象的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孩子们根据之前的自愿结组,与伙伴一同开始了创作:有的幼儿寻找一些生活或者作品中可翻转看的东西和画面拍摄记录;有的幼儿继续选择绘画的方式表现,这一次他们学习借鉴翻转图书、杂志上的图案进行再创造;还有的幼儿和同伴一起用收集的材料组合创造翻转形象并记录。

  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语言,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和问题,依据幼儿需要,适时指导。如,对于有表现翻转意识且具备表现能力、完成较为迅速的幼儿,教师可以鼓励他们进行展示和交流,或者再选择其他方式进行创造,或者引导其总结自己的巧妙设计。对于有表现翻转意识但能力较弱、表现有困难的幼儿,则要了解他们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想法,在幼儿需要时通过启发提问、材料支持以及同伴经验观摩、对比观察与想象等方式支持幼儿表现。

  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幼儿同伴间相互猜想、交流、分享,体验换角度观察、想象、创造的乐趣。

  集体分享环节,根据前期观察,有意识地选择几名幼儿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享。

  第1名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表现正着看是小汽车、倒着看是青蛙脸的画面。重点讲述了自己在绘画中遇到困难,几次画的都不满意,最后通过对比画、反复调整完成了。教师肯定幼儿敢于大胆尝试、不怕困难、坚持的好品质。

  第2名幼儿运用废旧物制作的方式,创造了一个除去正、反能看,还能从侧面看的哑铃。教师鼓励幼儿把握翻转形象的特点,能够从更多的角度观察和创造。

  第3名幼儿运用图形拼摆的方式创造了翻转形象,正着看是小孩吃棒棒糖,翻转过来是小汽车。教师肯定和欣赏幼儿使用不同材料大胆表现和巧妙设计。

  在集体分享交流中幼儿感受到想象、创造的乐趣,更激发了进一步探究创造、制作图书的兴趣。集体活动后,孩子们继续探素将设计的翻转形象呈现在自制图书中,完成翻转图书的制作。我们提供iPad,孩子们把自己的创造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打印成图,制作完成了我们的翻转图书。

  反思

  1.活动能够以幼儿当前的需要为切入点,满足幼儿进行翻转图书的创造愿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专注、投入,自主地表达,快乐地探索,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翻转形象,记录成书的内容。我想这正是因为活动来源于幼儿真实的兴趣需要。

  2.活动能够以幼儿发展需要作为落脚点。在活动前教师能够依据幼儿制作图书、理解翻转等经验进行细致的学情分析,丰富幼儿生活经验,通过材料的有目的投放降低创造翻转形象的难度,使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大胆地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想象、创造、表现。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能够想办法探索,解决问题,养成了细心、坚持、不怕困难等品质。

  整个系列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多角度思维”为课程核心目标,以儿童为主体,生成、设计、实施,共建内容和经验,共同推进课程深入,突出了课程内容源于真实生活、幼儿自主活动、教师平等共建、过程自主发现、形式连续性和系列化、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特点。引导幼儿发现并创造,逐步感受生活中观看东西的方法不止一种,思考事情角度也不止一种,渗透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让教育自然伴随幼儿积极而有意义的学习。

  摘自:《学前教育》2016.11

阅读全部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读懂孩子,因势利导巧教育

下一篇大班教师随笔:在生活细节中,帮孩子们建起沟通的桥梁

为你推荐
更多大班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