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我组织班里的孩子到后院去收花生,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跟着我来到了后院,我们正热火朝天的干着,只听见一声:“老师,蜗牛生宝宝了”,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是赵梓屹指着花生叶子说:“老师,你看,蜗牛生宝宝了。”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果然在一只大蜗牛旁边还有一只很小很小的蜗牛,我不得不佩服孩子们的观察力,其他孩子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老师,这是它的孩子吗?”“老师,蜗牛怎样生宝宝?”“小宝宝吃什么”?各种问题扑面而来,我应接不暇。最后,赵梓屹说:“老师,我们把蜗牛和它的宝宝带回活动室养着好吗?”其他孩子也异口同声地答应着。我们找来一个鞋盒,把蜗牛和它的宝宝连同叶子一起装进去,放到了我们班的观察角。自从小蜗牛来到我们班,孩子们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每天至少四、五次去观察,而且还争执讨论。这时,我以一个合作伙伴的角色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去,我开始学习“等待”,而不是一味地评论谁的对错,不轻易地介入和干涉幼儿的活动,因为观察其实也是一种指导,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尝试进展情况,才能调整自己的活动计划,为下一次的活动延续做准备。看到孩子们这种认真执着的精神,我真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也希望孩子们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探索我们生活中的奥秘。
上一篇:大班老师教育随笔《让幼儿自主推选值日生》
下一篇:大班教师教育随笔《粗心的小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