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是一个很厉害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他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一般的孩子要快,所以在班中很受老师和孩子的喜欢。正因为如此,在集体活动中,小于总会积极举起他的手,我也时常请他回答,往往一次活动要请他五、六次。以前我觉得这也没什么不好,因为这是孩子自己争取的,当然得给积极发言的孩子多些机会。但是,慢慢地我发现班级里出现了两极分化,活跃的孩子更加思维敏捷,尤其是小于,而沉默的孩子更加沉默。
这一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因为教育是需要面对每一个孩子的,再这样发展下去,势必会对沉默的孩子不公平。于是,在活动中,我请孩子回答问题时,开始注意均衡性,坚持在每一次活动中不丢下任何一个孩子。尽管依然能看到小于高高举起的手,但是我的目光不只局限在积极举手的孩子身上。有好几次,小于实在是熬不住了,举着手连说:“老师我知道,我知道。”后来我在活动的评价中否定了小于的这种行为。小于举手插话的行为日渐减少,同时他举手发言的次数也减少,没过多久,小于几乎不回答问题了。
这可把我急坏了,我找了一个机会问小于:“现在,我怎么看不到你发言呀?”“尤老师,我不想。”“为什么不想,你以前不是很积极的嘛?”“现在老师都不叫了,举手也没意思,老师你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听了小于的这番话,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小小年纪竟有这样的想法,我马上告诉他老师不叫你不是因为不喜欢你或者你不好,而是每个小朋友都要有回答的机会。回想自己的做法看来我有些矫正过枉,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忽视了小于这样能力强孩子的长处,没有尊重受欢迎幼儿发展的优异现实。
为了兼顾全体,又能照顾到像小于这样的个体。在集体活动中,我把问题进行难易的划分,难的部分可以多给些机会给小于。在关注到每一个幼儿的同时,尽量给小于展示的机会。很快小于又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发言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大班教育随笔《让孩子秀出成功》
下一篇:幼儿园大班教育随笔《入厕时你负责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