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屈老师范文网 > 案例分析 > 小班案例分析

记录小班“班本化”生成过程的案例

记录小班“班本化”生成过程的案例

  案例名称小班“秋叶飘”主题活动中的家长工作。案例来源《幼儿园综合活动课程·教师指导用书》(小班·上)预成目标鼓励家长在秋天多带幼儿到大自然中活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预成方案:

  1、黑板上的温馨提示通知

  2、家长园地的“请您援手”栏目提醒

  3、分发到每个幼儿的《家园立交桥》提醒

  生成方案在预成方案基础上运用网络平台,在班级论坛上与家长沟通

  生成依据幼儿只有在直接接触大自然的基础上才能达成主题目标;

  家长在详细了解主题价值的前提下才能主动参与主题进程;

  教师对家长的“鼓励”要诚恳、到位、生动;

  班级家长有网上沟通的习惯,教师有网上沟通的时间可能,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生成具体内容

  秋天里的周末亲子活动

  崔老师:幼儿园里,“秋叶飘”的教学主题继续进行。

  下一周的语言集体教学活动《小路》讲的是关于小动物在铺满落叶的路上走的故事。不知道孩子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吗?如果没有,那么,任凭老师如何描述,孩子也不可能真正理解故事的。

  您经常和您的孩子亲近大自然吗?

  您还记得上次和孩子走在铺满落叶处的感觉吗?

  落叶作为秋天的形象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反复以多种形式出现,意味着什么?

  落叶缤纷,秋天的美我们留意体验过吗?

  家长们如果能放下俗务,可以在周末和孩子去大自然中踩踩厚实的叶,看看怒放的花,听秋虫细语,享秋风舒畅。可别打扰了孩子自主的观察和体验。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观察家。

  “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在浓浓秋意中--深呼吸……

  补充一句:如果看到了一串红,可以带孩子仔细观察观察。班上自然角里只有菊花,没有一串红。下周有个教学活动是关于一串红的,预先观察等于预习啦。

  班级集体教学会看图片,据说小一班自然角有两盆,上课时会去借来给我们班小朋友看看增加感性认识。

  岳然爸爸:岳然基本每周末都会出去玩。谢谢崔老师的提醒!

  诗琪妈妈:星期天带女儿去感受了秋天,可惜这段优美的文字看到的太迟,不然的话,我也可以去踩落叶了!也许下个周末该去“植物园”!

  巧巧妈妈:决定周末去植物园,有没有小朋友要一起去的?薛子玥(巧巧)妈妈13605176512

  越越妈妈:

  崔老师一段描述很有诗意,我很喜欢,这个周末我出差了没来得及上网察看,下个周末带越越去体会一下脚踩在厚厚书叶上的感觉。其实我自己很喜欢走在落叶上的那种感觉。

  一串红我们上周在雨花台玩看到过,当时旁边有两盆,一盆开的艳些,一盆有些枯萎了,越越看了后指着枯萎的一串红问我:妈妈它怎么了,我说:它快枯萎了。越越又问:为什么会枯萎?我说:秋天到了,有些花就会枯萎。越越又问:那为什么那棵没枯萎?他还继续问:为什么会枯萎?为什么秋天就会枯萎?

  有时我真感觉不知道该怎样引导孩子

  为什么孩子一下就关注到那枯萎一面,我觉得自己不会引导孩子去欣赏美丽,去感受美丽,

  希望幼儿园老师能多给我们点点

  关于主题活动秋叶飘”/关于“枯萎”的问题

  崔老师:试着回答越越妈妈的具体问题。

  越越妈妈说“其实我自己很喜欢走在落叶上的那种感觉。”

  有喜欢欣赏秋天、感受秋天的家长,就可能引导出会欣赏秋天的孩子,这是第一步。挑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不挑食的孩子的,教育、审美等也是同样道理。所以我要感谢你,正因为你的关注,我才能欣喜地在“秋天”主题活动中找到更多一起前行的成人,我们的学习共同体才会壮大,我们的孩子才不孤单。

  可是,为什么家长面对孩子关于“枯萎”的问题就困惑了呢?也许这个妈妈觉得枯萎就不美、没有诗意,没有教育价值?还是面对孩子的追问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引导才合适?

  首先,枯萎也是美的,是美的一种表现形式。真、善、美是一体的,“枯萎”符合自然规律,是“真”的;“枯萎”顺应自然的轮转,是“善”的;“枯萎”表现出真和善,当然是美的。我们大多数人理解的美是艺术的美,提升了生活中的美,这正符合艺术规律。有的摄影家、电影大师也可以把“枯萎”的植物、事物拍得很美,凋零的美让人心疼,可以引起观众共鸣。生活中不缺乏美,艺术家比我们多的就是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技法。

  其次,怎样引导呢?

  一、了解“枯萎”是“真”的,即自然科学教育;

  关于“真”的引导--所有事物都是行走在时间里的,有个萌发、生长、衰弱、消亡的过程。具体例如--你怎么知道它是枯萎了(观察、表述)?你见过还有哪些会“枯萎” (归类)?这个植物枯萎了,它旁边开得艳丽的这盆也会枯萎吗(种类)?你猜这盆艳丽的会什么时候枯萎?过几天再来看看,看你猜得对不对(验证)。你认为秋天为什么好多花要枯萎(原有经验总结)?……

  二、认识“枯萎”是“善”的,即社会情感教育;

  关于“善”的引导--顺应天时就是植物的善。具体例如--如果它们不枯萎,到冬天会怎么样呢(什么时候就做什么事情)?一串红们、菊花们到了秋天开花,也在秋天枯萎,所有的一串红、所有的菊花都是好朋友,一起来,一起走(群体意识、集体精神)。它们从不和别的花儿挤着去享受春天、夏天的阳光温暖、土地肥美(安静接受造物主的安排)。[题外话:只有狂妄的人类相信“人定胜天”,自称“万物之灵”,想着法儿的去“改造自然”,实际上人类的基因与黑猩猩相比只有很微小的不同]

  三、发现“枯萎”是“美”的,即审美教育。

  关于“美”的引导--欣赏一些唯美的有“枯萎”因素的作品吧,摄影、绘画作品比较适合这个年龄段,等他们长大些,对涉及人和事的“枯萎”(衰老、失败、衰败)才会感受更准确吧。不要把“枯萎也很美”的概念强加给孩子,那是不明智也是注定要功败垂成的。如果他说丑的话也是对美的一种认识形式。

  最后,孩子对“枯萎”的追问原因是很多的。也许是新奇,也许是探索,也许是对“枯萎”莫名的情感牵扯(那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无知者无言以对)。

  仅供参考,切莫全信,更不可全盘接收,一股脑把所有问题砸给孩子。若是那样,我就再也不敢好为人师、随便发言、误人子弟了。

  越越妈妈:崔老师的这段分析,让我眼前豁然开朗。

  前段时间越越问过我:妈妈你会变老吗?我说:会,后来我怕他不理又加了一句:也会象婆婆那样

  他听后很伤心,说:我不要妈妈变老。

  最近他有更深一步问:变老了后回怎样?我没回答

  前天晚上关灯睡觉了他又问我:妈妈变老了后会怎样?妈妈你老了后会死吗?

  然后他伤心哭了,说我不让妈妈死。我问他:谁说老了后会死,他说:婆婆讲的。

  以及上面所讲的植物枯萎问题,所有这些,我想是孩子在探索自然规律?是他生长发展规律中要经历的过程?就象有的书中讲的孩子到一定年龄有婚姻敏感期?

  崔老师上面分析对我很有启发,谢谢!

  岳然爸爸:再次学习!

  陈老师:今天起床时我问越越“花儿为什么会凋谢呢?”越越回答说:“花儿凋谢了,还会再开的!”是的,花儿还会再开的,就像树叶落了,来年还会长出新叶子一样。看来越越已经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阅读全部

上一篇小班教育案例:与故事中的形象交朋友

下一篇小班娃娃家游戏案例与分析(游戏课题组研究案例选)

为你推荐
更多小班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