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说:“据教育进展国际评估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这世界第一的代价是每周比其他国家孩子多得多的时间在做数学题。在学校里是以307分钟对217分钟,而在家里是以4个多小时对不到1小时,可以说儿童的计算能力是以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为代价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们幼儿园的孩子。
虽然我们的孩子最大的才六岁,但有些孩子在中班的时候就能认识好几百字了,甚至拼音九九乘法口决都不在话下。也许这让大人们相信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的,教了的孩子就是比没教的懂得多,但当你为此引以为傲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发展优势能持续多久?催熟的孩子后劲到底有多大?
盖楼房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最重要的是把先地基打好,然后一层一层的往上盖,因为只有打好了地基房子才会盖得又高又稳,住的时间才会又长又让人放心。其实我们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是不大的,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给与是很轻而易举的事情,不恰当的“拔苗助长”,以幼儿的方式来对待婴儿,以小学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有怎么会长久。许多行为只有经过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固,在心理结构中刻意的加速发展势必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的基础对以后的长远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居上的事实已经证明。可见当我们以一点教育成果而欣喜和得意时,孩子却是以牺牲多方面的发展和长远发展为代价的。
所以我们得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把眼光投注于那些能使孩子受用终身的品质上,只要我们用心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上一篇:幼师教育随笔《上课孩子不举手》
下一篇:幼师教育随笔《老师我也想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