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篇文章,小朋友们上游泳课,大家都很开心。但老师发现有两名小朋友没有换泳衣下水,“你们两个人为什么不下水呢?”老师问道,只见两个人用怯生生的眼睛望着老师不吱声,老师似乎知道了什么,指着游泳池里的小朋友说:“你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胆子大些,应该很勇敢不怕水,老师带你们下去,你们也很勇敢的。”说完,搀着小女孩的手朝更衣室走去,只见小女孩眼泪汪汪,无奈的跟着老师走进更衣室。一旁听课的另一位老师看到这一幕,面带微笑缓缓来到小男孩身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蹲下来悄悄地对他说:“你是不是怕水啊?”小男孩看上去很紧张,不支声却使劲地点头。“没关系的,老师小时候和你一样,也很怕水的。因为,如果水呛到鼻子里会很难受的,弄得眼睛辣辣的,睁也睁不开,我也不敢下水。”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小男孩原本很紧张的脸开始放松了。见小男孩不再紧张,这为老师过了一会儿又说:“这样好吗?今天你可以去试试,如果你还是怕的话就上来,看小朋友玩水;假如不怕的话,就在水里玩一会儿,怎么样?你想去试试吗?”老师用商量的口气征求道。小男孩爽快的说:“好的。”于是,小男孩拉着老师的手高兴的走向更衣室。两位老师对待不愿下水孩子采用的方法不同,固然最终的结果一样,两个孩子都下水了,但两个孩子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
回想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总觉得是跟孩子在商量,给你们机会,让他们选择,但我们是否带着自己的权威呢?我们是不是经常用很多豪言壮语去鼓励幼儿以达到自己的意愿,而不顾他们的感受。记得我班王扬泽茼小朋友,他是中途插班进来的,那会儿刚来早晨不肯跟着大家一起跳舞,我就一个劲儿的劝说,只为看到我的付出能够得到回报,让他能在我一厢情愿的帮助下很快的融入集体。却忽视他刚进入这个陌生的班级,有不乐意,有胆怯,有消极抵抗……
儿童,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会有许多坎坷和磨难,有一些是不为人知或不愿被人所知的秘密,教师理解与保护儿童脆弱的方面,并对儿童经历的坦诚相待,这既是教师对儿童的尊重,也是教师教育机智的体现。第二位老师走向小男孩并与之对话过程中的动作、语气、眼神、表情(微笑、缓缓地、抚摸着、蹲下身子、悄悄地)无不透露出教师对儿童身心的抚慰,对其行为的接纳与理解。在与小男孩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运用的策略是避免用一个标准和传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意味着教师善于从成人以外的角度来看待儿童的经历,它是对儿童体验的理解和脆弱方面的保护,是一种与儿童相处时主动建立起来的以关心为取向的关系方式——接纳。如果教师与小男孩的对话只在前半句就划上句号,那么教师的教育机智并未充分体现,精彩的是随着小男孩紧张情绪的消除,教师接着向小男孩提出一个可供选择的建议。教师的建议反映了她即站在儿童的身边,帮助儿童认识到要跨过去的彼岸在哪儿,又为儿童寻找一种有效的顺利走到对岸的方法,从而充满信心挑战自我。
善于放弃自己的执着,给幼儿放弃的机会,也许更能诠释“引领”两个字,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什么叫“以人为本”。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下一篇:小班下学期教育随笔《自己动手真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