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思祺不小心摔倒了。没想到,天祺等几个小朋友却哈哈大笑着跑过去压在思祺身上。旁边的孩子见状也纷纷效仿。我赶忙走过去,把压在最下面的思祺扶起来。本想向天祺等压在别人身上的小朋友发火,可又想,对于小托班的孩子来说,他们这样做只是觉得好玩,并不了解被压的孩子的感受,因而也不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如果我简单地批评几句效果未必好。我思考解决的对策嘴里什么也没说。
下午,我答应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把在报纸上看到的“小猫救人”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只小猫和老奶奶相依为命,一次,老奶奶在火上煮了饭后睡着了,饭烧干了就着起火来,小猫想尽办法救老奶奶,不停抓门以求得邻居的帮助……后来邻居们把门打开救出老奶奶,却发现小猫已经累得躺在地上了,爪子上血迹斑斑。听了故事后,许多孩子都哭了。我问孩子们:“你喜欢故事中的这只小猫吗,为什么?”
“小猫为了救老奶奶,自己都累坏了”
“小猫为了让邻居救老奶奶,爪子都流血了。”
“老奶奶遇到危险了,连小猫都帮助她。”
孩子们的回答表明他们听懂了故事,并被深深触动。我首先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接着,我请孩子们再听一个发生在班里的故事。我把上午发生在思祺身上的事讲了一遍,当然隐去了幼儿的姓名,并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你摔倒有什么感觉,别人再压到你身上有什么感觉。
“压在下面的小朋友该喘不上来气了。”
“把她压在底下多难受呀。”
“小朋友那么重,该把下面的小朋友压死了,就找不着爸爸妈妈了。”
孩子们稚气的话语中道理讲得很明白。我又问:“要是你,你会怎么办?”
“把她扶起来。”
“给她掸掸土。”
“我们要像小花猫似的帮助有困难的人。”
……
思祺说:“我今天摔倒了手都疼了。”孩子们讨论得更热烈了,我看到,在此过程中天祺一句话也没说,但脸上的表情分明写着自己的难过和悔意。
孩子们是否明白了该怎样做了呢,我注意对此后孩子们的活动进行观察。
一天晚上放学发衣服时,思祺的衣服掉地上了,大宝发现了,赶紧帮助捡了起来这在以前是不太可能的,有的幼儿还可能会满不在乎地上去踩一脚,我赶紧表扬他爱帮助小朋友的行为就像那只小猫,大宝听了挺高兴。孩子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也会帮助小朋友。果然,有了老师经常不断的强化,孩子们这样的行为越来越多。新来的海姿想妈妈了,美美掏出自己的新手捐给海姿擦眼泪;宏毅的鞋穿不上,天祺默默地蹲下使劲地帮他穿鞋……孩子们开始愿意帮助别人,愿意同情和关爱身边的朋友了,他们说:“我们要向小猫学习。”
可见,在小托班,当教师发现孩子们存在行为问题时,在不能让幼儿亲身体验行为结果的情况下,通过故事、讨论及不断的鼓励强化幼儿良好行为等方式唤起幼儿的同情心和爱心还是比较有效的。
上一篇:小班教师教育随笔《新生入园哭闹现象》
下一篇:小班教育随笔《老师表扬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