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一次晨间谈话时,我问了孩子这样一个问题:“遇到困难时,你会怎么办?”令人惊奇的是,许多孩子的答案都很雷同,“找警察叔叔”、“找爸爸、妈妈或老师”……几乎没人说到会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当然,孩子尚小,能想到请人帮忙未尝不可,但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引导,久而久之会使孩子产生一种依赖心理,甚至不敢独自面对困难与挫折。目前这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可能正是我们过分“甜蜜”的幼儿教育所结下的“涩果”吧。
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挫折感。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不前,有的人却能轻松面对、积极克服。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以及在这一方面的经验积累和心理准备。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吃不起苦或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一点点小事也会产生过激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这正是因为他们缺乏挫折教育方面的锻炼。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有意识地让孩子受点“苦和累”,受点挫折,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应付困难的勇气,使孩子具有应付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从小让孩子接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使孩子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如何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不仅是我们学校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也是家长们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孩子直面现实,耐心引导。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而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幼儿个性的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们鼓励孩子面对困难,并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比如,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提供看图谱折纸后(让孩子根据图示自己探索所折物品的步骤),有些孩子遇到不会折的地方就想放弃了,这时,我们就会及时地给予孩子鼓励和引导,我们会对他说:“看不懂没关系,我们一起慢慢研究。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不会折的,学了以后就会了。相信你们肯定能行!”有了老师的鼓励和引导,孩子就不会在困难面前轻言放弃了。我们在让孩子直面现实的同时,还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现实中的不如意。比如,有一次Amy哭着告诉我,Jack和Shning不跟她好了,原因是刚才他们两个说悄悄话不让Amy知道,而Amy认为自己是他们的好朋友,所以很想知道他们究竟说了什么。原来是孩子在交往时失败了,了解原因后我耐心对她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来,他们不告诉你也没关系,相信Jack和Shning真的有什么秘密的事要说,不能让别的小朋友知道,我们不去勉强他们,好吗?来,老师和你一起想个更好的办法,玩得更开心。”我们总是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努力改善现实,使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给孩子创设情境,提供机会。
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我们必须把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一——“从做中学”。让幼儿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
现在的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在利用自然情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比如,请孩子把自己好玩的玩具、喜欢吃的东西带来与大家分享;让孩子去别的班级借东西、还东西;发牛奶、分饼干、分发操作材料时,故意让一些孩子最后得到,让他们学会等待,等等。当然,我们在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都注意适度适量,不能因难度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并且及时引导孩子总结经验,鼓励孩子进一步努力。
三、为孩子树立榜样,积极暗示。
孩子在幼儿期最喜欢模仿,也最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我们做到身教胜于言教。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受不得挫折,生怕孩子有个三长两短。孩子一咳嗽,就急着要送医院、挂盐水;孩子碰到一些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久而久之,弄得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就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一点都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觉得委屈。这是家长自身的言行暗示的结果。因此,我们及时和这些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积极暗示。
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我们要首先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和困难,也不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丧气的样子,更不会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而是尽量以平和的语气告诉孩子,并互相宽慰、互相鼓励。比如,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时,Cathy不小心摔了一交,膝盖上的皮都擦破了,渗出了丝丝血迹。Cathy当时正想裂开嘴巴哭出来,我忙上去平静地对她说:“不要担心,老师和你在一起,我们到保健室去检查检查,涂点药水,包扎一下就会好的。”老师这种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给了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向未来。
四、教孩子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
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体的努力来阻挡、回避的,这时候就要教孩子运用一些“精神胜利法”来进行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或“自己的柠檬最甜”的“合理化”策略,就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防卫机制。当孩子在客观上无法达到某一要求而受挫折时,我们就帮助孩子寻找自我安慰的理由,来减少或消除由挫折引起的紧张不安。比如我班的Crace小朋友在这次的骑自行车比赛中,由于自行车的问题(自行车前轮的钢丝断了两根),再加上比赛时孩子过分紧张而没能获奖,Crace就独自一人蹲在一旁轻轻抽泣,我们发现他的情绪变化时,及时地安慰他:“其实你骑得很快、很好,你知道吗?当时老师比你更紧张呢!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下次还有机会!”
挫折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行为。我们应培养幼儿直面挫折的意识,培养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幼儿走出挫折的困惑,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地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练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让孩子的耐挫能力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老师要有一颗比别人细的心》
下一篇:幼儿教师教育笔记《幼儿及时表扬能力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