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蚂蚁运馅饼》课后反思
一、小故事大寓意。
有两个美国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在两个玻璃瓶里各装进5只苍蝇和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亮光的一方,而将开口朝向暗的一方,过了几个小时之后,科学家发现,5只苍蝇全都在玻璃瓶后端找到了出路,爬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则全部撞死了。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观察发现它们一味地朝光源飞,被撞后不长教训。而苍蝇为什么找到了出口呢?它们在被撞后知道回头,知道另外想办法,甚至不惜向后看。(据 2002年11月22日《光明日报》蜜蜂为什么找不到出口一文)虽然教师不注重反思不至于象蜜蜂那样有生命危险,但不擅于反思则窒息他的创造,阻碍了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教学反思反思哪些内容?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确定目标、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教学中:幼儿出现突发的问题该如何应对?
教学后: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
三、实际教学《蚂蚁运馅饼》的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观察,初步感受故事中狮子眼中的“小香肠变成蚂蚁心中的“大馅饼”的原因。
2、通过搬运馅饼,了解并体验蚂蚁家族的分工、合作。
3、在游戏中,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
这节中班语言课,想必大家都听过.用不同的班级我上过四遍。由于各个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分别有不一样的感受.
首先,第一节课是在3月27日下午,用的是中二班孩子,由于是晚饭后上的,可能孩子的心都在回家上呢,我明天要上公开课,也比较着急.可能准备的也不够充分,整节课下来只有十几个孩子投入到这节课中,很多动物心理语言的猜想没有描绘出来,在模仿大狮子和蚂蚁说法的情节中,幼儿都没有听出来.所以没有达到我的目标和我预设的结果.
后来丁老师给我说:我的录音不是特别的清,语速也有点快,导致孩子听了好几遍也没有听出来.还有这节课的重难点有点难,让幼儿理解狮子眼中的“小香肠变成蚂蚁心中的“大馅饼”的原因。还要了解蚂蚁家族的分工,蚁后、兵蚁、工蚁的不同.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有点难.
我听了建议后,首先对课件,录音又重新修改一下.我利用晚上时间把教案内容和活动流程又熟悉几遍.并自己对着镜子试了试课.
其次,第二节是在3月28日上午,我用的是我们班的幼儿.我对他们都比较熟悉,孩子们也没有任何的惧怕心理.整节课下来上起来很顺畅,孩子们的常规也很好.老师们对本节课的评价也很好,觉得孩子们很容易就达到目标啦.
由于在中二班上过之后,我怕孩子像昨天那样很难达到目标,我就给我们班孩子讲了一些有关蚂蚁的知识,蚂蚁家族的种类有蚁后,兵蚁,工蚁,但是没有讲分工.有的幼儿接受能力强,所以在我介绍这三种蚂蚁时,孩子们很轻松的就理解啦.但是在幼儿运馅饼的游戏环节,给孩子们身上贴的有兵蚁和工蚁的图片,我直接请蚂蚁们上来搬馅饼,老师们给提的建议是:先让孩子介绍一下自己是兵蚁还是工蚁,说说各自的本领是什么.
然后,第三节课是在4月15日上午,用的是中一班的孩子,我结合前两节的经验,这节课上的也挺顺利的.园长听后给的点评,动物的心理语言变化抓的很细腻到位.老师上课很稳.但是最后游戏环节没有起到升华,目标中让幼儿体验团结合作的乐趣,但是整个活动中都没有体现出来,应该像故事中一样.先找两个小蚂蚁来搬馅饼,后来发现搬不动再请更多的幼儿来搬.还有纸箱馅饼太轻了,应该换重一点的垫子.
最后,第四节课是在5月10日上午,由于中班孩子都用过啦,我就从大四班挑出来10个,中班挑出来10个,小班挑出来5个.这节课课件和教具准备的都很到位,活动内容和流程我已经非常的熟悉.但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大班孩子很容易理解,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小班五个孩子也很积极,但是好像没有理解我的问题.
综合以上的经验和反思,要想不断地进步,需要通过个人和集体一起努力,接受别人的建议,吸取经验,博览教育书籍。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
上一篇:中班歌曲《大鸵鸟》教学反思
下一篇:中班美术《手掌鸟》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