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屈老师范文网 > 工作总结 > 综合工作总结

总结:如何促进阅读活动中同伴之间的交流

总结:如何促进阅读活动中同伴之间的交流

  • 推荐:

总结:如何促进阅读活动中同伴之间的交流

早期阅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幼儿打开了通向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天地的大门,让幼儿在其中自由地感受、幻想,充分领略文学艺术的美,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在组织进行早期阅读活动的同时,我们看到幼儿的观察、理解、逻辑思维、想象、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阅读活动本身的特点,也有赖于活动中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所以,如何提高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互动水平,达到更好的阅读效果,是我们所必须认真面对的。

同龄群体之间的交往具有地位平等、交往方式自由等特点。同伴互动可以使幼儿在获得真实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行为的意义,并通过与同伴相互作用的结果的反馈学会反思。同时,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所以他们对同一读本都有着不同的理解。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一种宝贵的互动学习资源。幼儿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借鉴、合作等,可以利用他人不同的想法和建议,进行资源共享,从而来激发自己新的灵感的产生,不断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直以来,阅读活动常以集体教学形式出现,考虑到活动的完整性、幼儿的全体性,教师更多地对自己的提问、应答、反馈等策略仔细斟酌、积极运用,而对幼儿之间的互动则采取有则促进、无则忽略的态度。因为幼儿间的互动具有不确定性,何时会出现、幼儿会有怎样的反映,教师该如何加以引导,这些都是无法预知和准备的,而且也关系到教师在活动中的应变能力。

如何激活、改进这一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薄弱环节,使之更为有效呢?新《纲要》指出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一、阅读中,营造良好的同伴互动空间。

1、阅读互动空间机会创造:有地方说,说得自在。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

班级中创设的阅读区,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阅读天地。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图书,自由选择阅读同伴。这样幼儿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可以和同伴自由交流,自由的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想。

昊昊幼儿间的交流往往在教师视线以外更为自由活跃,因为教师常扮演管理者,对常规紧抓不放,给幼儿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要取得幼儿在阅读活动中的良好互动,首先就得让幼儿从想说、敢说、大声地说开始起步。所以,我们一起重新制订了阅读区的规则:可以一起看一本书,轻声地讨论;看到有趣的书,要推荐给好朋友。这样幼儿就有了“说书”的机会。同时,除了活动区时可以阅读以外,活动间隙时我们也鼓励幼儿交谈,谈家里的趣事、广播电视里的新闻动画、谈即时的事件等。

3、阅读互动空间内容的丰富:有话可说、说得精彩。

在幼儿愿意说的同时,使他们有话可说也是提高说的兴趣的重要前提。一些生活琐事的表述具有很大随意性,幼儿使用的也仅仅是已有的词汇,教师很难有意识地帮助他们丰富和提升。而借助于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的有利环境,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自己的创意,让环境更丰富、生动,让幼儿越说越精彩。在环境创设时,我们首先考虑到了内容的可变性,这样随着主题的变化、阅读能力的提高,就可以随时更换张贴的图片资料。其次,是教育目标的适切性,符合幼儿的阅读水平又略有提高。幼儿共同与环境的互动也是一种阅读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分别调整图片与文字的呈现比例,可以让幼儿读懂、领会并习得新的语汇。例如幼儿在了解了各种花的色彩、名称后有的会说:“这么多花在一起是五颜六色的。”有的还会说“这些花五彩缤纷真漂亮。”幼儿运用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在环境的激发下,互相间潜移默化的丰富了彼此的语言,同伴间对读本内容有共同兴趣。我们都知道只有共同兴趣,才会有共同语言,才能更好的提高幼儿的阅读效果,所以读本本身的内容能吸引共同爱好者一起看一本书。班里的昊昊是最喜欢迷宫书的,每次他带了迷宫书总会去找那些同样喜欢迷宫的孩子一起阅读,一起研究。同样别的小朋友带了迷宫书也会找昊昊一起看。这样幼儿共同的兴趣很好的促进了幼儿的互动阅读。

二、阅读中,设置宽松的同伴互动时间。

设定合作阅读时间。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幼儿一日生活环节的安排,固定或随机的在每天安排10—20分钟的合作阅读时间。我一般安排在来园离园时和餐后活动时较多。唯一的要求就是在合作阅读时间必须要和同伴一起阅读,幼儿可以自由的组织同伴进行阅读。阅读中有的幼儿比较粗心,逐页翻看时仍会漏掉一些重要线索,而旁边的同伴刚巧说了他漏下的部分,就可以使他茅塞顿开,顺畅地继续阅读。而有时,两、三个小朋友在一起愉快地共读一本书,也能在交流中发现许多一个人时没有发现的内容,从而获得许多阅读的乐趣。我们的语语原来吃饭比较慢,在她阅读朋友的带动下,现在每天吃饭也快了,阅读的兴趣也浓了,也有更多的时间和朋友一起看书了。

三、阅读中,挖掘多样的同伴互动形式。

1、分角色阅读和读本表演。

幼儿接触的有的读本中有很多角色,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分角色阅读,幼儿在阅读中会自然而然的去揣摩角色的语气甚至是心理活动,这样可以让幼儿对读本中不同的角色有更细致的认识和更深的思考。还有很多是十分适合表演的,这样生动有趣的让幼儿表现读本中的角色,更是幼儿喜欢和乐意参与的。这样就提高了阅读活动的整体效果。如分享阅读读本《小蛇要走了》,读本中的角色形象鲜明:细细长长的小蛇、笨重的河马、高高大大的长颈鹿和灵活的小猴。对话也十分简单易记:“噢,不!小蛇要走了,再也不回来了。”所以教师可以让能力稍弱的幼儿分角色阅读,让能力强的幼儿进行读本表演。

2、读本推荐,交换读本。我们班有一个阅读规则:幼儿每天要带一本书,看到好的书要推荐给朋友或和别人交换。这样幼儿在推荐和交换的时候会主动地把自己书的优点说出来,吸引对方也喜欢自己的书。这样班里整个和同伴互动阅读的气氛就十分浓郁了!

四、阅读中,激活强大的同伴互动能力。

    当幼儿在心理、语言能力上有所储备以后,我们就要注意在每一个集体阅读活动中通过观察、发现同伴间的学习资源并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的思维方法、理解途径、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得到真正的发展。其间教师要注意对幼儿进行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倾听能力。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问题的开放性,而使得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多种类的、不固定的答案。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解题”方法。形式上可以是逐个回答,利于大家完整清晰地听,也可以以小组讨论方式交流看法。在幼儿商量、讨论、交流的同时,教师适时地鼓励每个孩子都来说出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和见解。在此同时,又要引导幼儿学习倾听同伴的想法、分享别人的方法。从而来更深入地了解他人对一个问题的不同理解,这样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让孩子觉得大家一起想出来的方法有可能是最好的。同时孩子们在阅读区和同伴一起阅读时,由于交流对象的固定性,幼儿必须认真地倾听对方的阅读,以便适时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阅读区,孩子们会更主动地去倾听、更积极地去倾听。

2、自我表达意见建议的能力。

由于一贯来的教学模式影响以及幼儿自身性格的原因,很多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更多的是以听为主、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这一部分幼儿容易缺乏自信心,在情感上产生被冷落的感觉,导致学习积极性低落、学习效果更是差强人意。而互助式的阅读活动,不仅能充分暴露这些幼儿的状况利于教师发现,也是帮助他们学会说话、增强自信的良好平台。不强求他们在大家面前回答问题,而是在小组中以平时交谈的口吻对阅读材料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和建议,这是教师对他们最基本的要求。能开口说了以后,在讨论活动、个别回答等环节相应多提供机会,以进一步提高说的兴趣和能力。这一过程比较漫长而隐性,需要教师长期有目的地坚持。

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幼儿在表达、讨论时的指导。原则上说教师对幼儿的表述应采取肯定和接纳的态度,把对标准答案的关注降低到最低限度,仅仅在幼儿有表达困难时给予适时的支持而已。在幼儿相互表达与倾听的过程中,他们的思路就会越来越明晰、越来越开阔。教师要激发幼儿和同伴们努力寻求问题解决的各种策略,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这对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

3、讨论中相互质疑的能力。

如果只有互相间的说和听,还不能称之为互助式学习,因为没有产生思维上的碰撞,幼儿还不能将同伴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相比较,相融合。所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说的基础上也要引导幼儿大胆地对他人的意见提出疑问、进行反驳。幼儿正是在一步步的质疑中,得出了自己认为最确切的答案。可能并不完善,但至少已经经过了初步的思辩和论证。

4、乐意提出新的假设的能力。

在现代的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力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阅读活动目标也不仅限于读懂了几个故事、习得了多少词汇,而是更长远地着眼于幼儿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要尽量让幼儿有更广阔的空间供思维任意驰骋、让想象无限飞扬。教师要多问:还能怎样?还有什么办法?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情况等,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传统故事教材《乌鸦喝水》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怎么办呢?后面的故事就由幼儿自行来完成了。幼儿兴致盎然地纷纷发表意见:用管子吸(没有)、把瓶子侧过来(容易打翻)、请人帮忙(没人)、把石子放进去……这些办法不论是否合理有效,但更贴近幼儿的生活,反映出了幼儿解决困难时的智慧。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从不同的高度给幼儿新的任务,引导幼儿提出新的假设进而合力解决。特别大班幼儿,让他们在共同讨论、质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智慧大过个人的力量。在幼儿合作学习、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关键的地方断地加以点拨、引导、总结和提升,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幼儿不断发现新问题的欲望。

五、阅读中,发挥有效的同伴互动引导。

1、教师启发下的互动。

在集体形式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对幼儿阅读行为的关注、支持可以较好的促进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启发和引导时,当倾听的幼儿看到、听到同伴的想法很有认同感时,再回过头来思考自己的答案。有时会继续深入地判断、深化自己的想法,而有时则意识到自己原来的想法是错误的,转而寻求另外的答案。这一心理活动在一些排图等操作性较强的环节中比较容易观察到。

2、教师设疑引发的互动。

同样较多地发生在集体活动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学内容设疑引发的幼儿间的讨论,使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互相交流、磨合,最终达成统一的认识。这种比较高级的互动学习方法,它表示幼儿都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想法,能与同伴分享并在互相指正中更趋完善。幼儿的原观点、质疑时的反问、争辩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而互动后积累下来的认识,就远远高于他们原来的经验。

在注重同伴互动的阅读活动中,我们发现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孩子们在一起相处融洽,学习就变得更加愉快。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与欣赏。同时,幼儿在合作中也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些积极的体验和行为对他们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我们也更深切感受到: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就是让幼儿学会学习,而在集体活动中采用互动的学习方式无疑是便捷和有效的。它有助于孩子智力放大,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益;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而且有助于幼儿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培养,更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早期阅读课题还在不断深化,对互动学习的探索也只是走出了其中的一步。随着对幼儿观察引导的日趋成熟,我们对阅读活动中的互动学习必将有更深入的理解、更有效的举措。

阅读全部

上一篇总结:怎样做好安全工作

下一篇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总结报告

为你推荐
更多综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