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来园时,孩子们喜欢去玩积木,这是他们随心所欲的愉快活动。他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个人专心地插着自己的小玩意儿。心怡和小奕两个人在一起玩,心怡还不时地与小奕交谈着。我在一边观察:原来小奕的圆形插不好。#
“你的圆圈一点都不圆。”“插不进去呀。”我压制着自己“教”的冲动,听着他们的谈话。“我来帮你插,这里要转弯的。” 心怡看着不成形的圆说。
“让我自己来。”这次,小奕在插的过程中,把心怡已经插好的一个圆圈拿了过来垫在自己的圆圈下面比试着。“你要做得和我的一样圆。” 心怡不时地提醒着,宛如一个小老师。我悄悄地离开了。
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很多时候具有积极的性质,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如小奕在插圆时有一些困难,一旁的心怡便善意指出她的错误并想直接帮她插,而小奕却执意要自己来完成,热心的心怡只好不时地提醒她。我在此过程中,除了关注,没有任何介入。#1
我认为,这时采取的保持沉默的策略是因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是有所不同。幼儿间由于彼此间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自己一份独立,而且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增加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上一篇:幼儿园案例分析《直接性语言指导的效用》
下一篇:幼儿园案例分析《抓住她的兴趣点适当的引导,成功的体验》